株洲古稱建寧,別稱櫧洲,位于湖南省東部偏北處,湘江下游。株洲既是一座具有“火車頭精神”的新興移民城市,也是一座擁有歷史底蘊的城市,華夏先祖炎帝的陵寢即位于該市炎陵縣境內。作為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首批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重要鐵路樞紐城市,株洲將自己定位為以現代工業文明為特征的生態宜居城市。
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臥虎藏龍,匯集了一大批優秀制造企業,坐落其中的株洲華信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信精工”)是湖南省頗具影響力的鈑金企業。《鈑金與制作》雜志致力于找尋和發掘國內優秀的鈑金企業,分享其成長歷程,介紹其發展經驗。此次本刊記者一行便走進華信精工學習交流,同時我們也邀請到公司技術部部長劉星先生,與大家分享華信精工的成功哲學。
大勢雄兵,高標準贏得客戶信賴
華信精工成立于2002年6月,注冊資金2750萬元,占地面積達32000平方米,年銷售額近2億元。公司現有員工500余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20余人。
華信精工重點布局鐵路機車和城軌車輛領域,是軌道交通產業鏈、工程機械產業鏈、汽車產業鏈等的重要供應商,國內眾多知名企業如時代電氣、聯誠集團、中國中車、三一重工、星邦重工、北汽集團等均是其重點客戶。華信精工主要產品包括電力機車配件、大型鉚接件、工裝及模具設計制造、工業自動化非標設備、金屬制品表面噴涂,等等。華信精工擁有激光切割機、數控沖床、數控折彎機、加工中心、CO2氣體保護焊機、油壓機等160余臺(套)先進的加工設備。建成有地鐵配件生產線、城軌電氣結構件生產線、7200kW主輔變電生產線、不銹鋼生產線、機車專用空氣過濾器生產線、電動客車前后圍生產線以及其他零配件生產線。
精工制造,強品牌謀求企業發展
提起制造型企業,人們的固有印象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總被扣上技術含量低的帽。隨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特別是“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制造業已經向技術密集型大步邁進。以華信精工為例,公司于2016年通過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貫標認定,2019年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復核,技術實力自不待言。
華信精工擁有一支強大的焊接團隊,其中國際焊接工程師(IWE)4人,國際焊接技師及專業檢驗5人,國際焊工超過200人,公司取得國際焊接證書更是超過380張。同時公司自主研發申請與授權各類專利39項,與中南大學、湖南工大、湖南工貿技師學院、湖南商業學院等院校進行產學研合作,在自動化生產線與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不小突破。
華信精工能積累一批技術人才源于公司對人才的重視,公司內部從文化和制度上形成了尊重人才、培養人才的良好氛圍。
“人才資源是公司的第一資源,我們始終秉承‘為人才搭建平臺’的用人理念,不斷從外部引進優秀人才,同時注重從內部培養優秀人才,通過制定系統的選人、育人、用人制度,保證公司人才源源不斷。具體制度為:⑴每年都會從高校招收10名以上優秀畢業生作為人才儲備;⑵每年從外部引進高層管理人員1~2名,充實公司管理層;⑶選取內部技能好的員工作為核心員工,并獎勵技能補貼金;⑷公司每年會提供外部學習機會,不同崗位、不同職位的員工均有涉及;⑸與高等院校、培訓機構建立了良好的互動機制,在人才培養、項目研發等領域開展合作。總之一句話:激發想干事的人,激勵能干事的人,重用把事情做好了的人。”劉星向我們介紹華信精工的用人理念。
優秀的員工,高效的管理造就了華信精工的可靠質量品牌。公司恪守“精心制造,以高品質產品謀求企業發展;誠實守信,以高標準服務贏得客戶信賴”的質量方針和“安全第一,質量先行,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質量管理信念。先后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EN15085國際焊接體系、ISO/TS 22163:2017體系、IATF16949質量管理體系等認證,并通過科學系統的體系運行,讓體系真正落地執行,保證公司的產品質量。
互聯互通,助推智能升級
鈑金行業“小批量、多品種”的特點決定了人工進行生產、庫存等管理的難度非常大,工廠規模小時尚且不能準確無誤,更不要說管理一個產值上億的企業。因此,鈑金工廠切實可行和當務之急是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
華信精工從2016年正式上線ERP、MES系統,覆蓋市場、技術、生產、財務、倉庫、物流等部門,生產、庫存、物流等信息一目了然。2020年,WRP焊接信息資源系統上線,改變了原有工作模式,成功實現焊接工藝、焊接人員、焊接設備互聯互通。同時在2020年,公司的自動化焊接機器人生產線正式投入使用。一系列的升級改造,幫助華信精工構建起了從庫存管理、生產過程管控到設備聯通、數據分析的智能化、信息化系統。
“2020年我們購買了50畝地準備新建廠房與智能化生產線,引進國內外先進自動化切割設備、數字焊機、數控折彎機自動化設備。公司將會進一步打通WRP、ERP、MES通道,實現數據共享和軟件對焊接、激光切割機等生產設備的監控,預計2030年主要產品生產智能化程度達到80%。”劉星介紹公司未來的智能化升級時說。
疫情突至,企業承壓向前
國人的慣性思維是以大為強、以大為美,國內很多企業家總是盲目將企業規模擴大,而各種軟硬件沒有跟上,風平浪靜時一般不會顯出弊病,但一遇風浪便可能大廈將傾。在這點上,國內很多鈑金企業可以向日本的企業學習:日本有很多小而美的鈑金工廠,規模不大,但有些已存在百余年。我們不是要反對企業做大,但打鐵還需自身硬,首先要充實實力。華信精工的成長之路對鈑金企業的發展很有借鑒意義,尤其在2020年的惡劣環境下,企業還能夠實現20%的增速,憑的是強硬的實力。
2019年蔓延至今的新冠疫情,已一年有余,很多行業受到沖擊,制造業尤甚。“面對疫情沖擊,華信精工不等不靠、主動求變,通過轉產、轉型、轉向等方式,調整業務結構,改變營銷策略,優化組織架構,在積極自救的同時,開啟了新的業務板塊,為完成產值目標與利潤目標‘雙勝利’而不懈努力。在2020年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公司依然保持20%的增速,穩步向前。”劉星介紹華信精工在疫情期間的轉變。
軟硬兼施,打造核心競爭力
國內鈑金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更多是差在“軟件”方面。諸如生產流程不合理,訂單安排沖突,員工不夠自覺,沒有良好的工作習慣,企業組織能力差,等等。
“國內與國外企業的差距主要在:人均生產效率低,自動化程度不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品質意識淡薄。”劉星談這個問題時說,“國內鈑金企業要多走出去學習,同時要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導入適合自身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加大研發投入,制定企業標準,采用流水線生產;真正讓體系在企業內部中落地,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緊跟熱點,邁向高端精密鈑金
5G通訊設備和醫療鈑金在劉星看來是未來的發展熱點,他說:“5G時代的來臨以及大數據的應用,網絡部署將加快,目前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已逐步展開。5G通信網絡對通信設備的需求非常大,必定會推進鈑金行業在未來高速發展。隨著全球人口增長,老齡化程度及平均壽命的不斷提高,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將持續增長。近年來,我國鼓勵醫療器械創新的政策不斷出臺,對醫療鈑金行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針對以上市場熱點,劉星向我們介紹了華信精工未來幾年的戰略:“公司將加大對5G鈑金、醫療鈑金產品的研發投入,同時積極建設精密鈑金標準化生產線。未來5年,產值每年增加一億元,將公司打造成高端精密鈑金加工企業,在行業內樹立影響力。”
古代兵法中常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治理企業亦如行軍打仗,要有排兵布陣的謀略,更要有統攬全局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