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國內外對工業環境要求越來越嚴苛,經濟形勢下行的壓力,鍛造行業發展受到上下游的制約。典型制造業——鍛造行業是材料、能源等各類資源的消耗大戶,亦會給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隨著環保、綠色制造的日趨嚴格,給鍛造行業中小企業帶來較大的影響。自動化,信息化的實施,對鍛造車間的現場管理起到很大的幫助,本期 《鍛造與沖壓》雜志記者有幸采訪到一家通過信息整合,網絡連通,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專業從事楔橫軋機、輥鍛機研發和生產的設備企業,淄博宏杰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杰自動化”),董事長李永坤先生為我們講述了他對行業面臨困境,如何研發創新鍛壓設備,信息化管理,企業未來發展的思路。
宏杰自動化現占地總面積30000 平方米,其中廠房占地面積10000 平方米,是專業生產楔橫軋機、輥鍛機等高效自動化鍛造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下設楔橫軋機生產部、輥鍛機生產部 。
立足于產品的研發及技術創新,同時與國內知名的鍛壓設備研究設計機構及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的技術合作關系,秉承“實現設備控制準確、自動化程度高、高效節能、操作簡單”為設計、生產理念,經過不斷研發,所生產的楔橫軋機、輥鍛機技術實力已達到國內同行前列,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服務于上海汽車、江鈴汽車、山東溫嶺精鍛、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河南電建、河北巨力、河北中泊、浙江萬里揚、株洲齒輪、江陰宇博、青州建富齒輪等國內大型企業。
與楔橫軋機結緣
“我們最早是做鋸床產品的,當時看到客戶用的傳統鍛造設備,有污染環境、耗費材料、費人工和產品合格率低等很多弊端,于是有了研制新的鍛壓設備的構想。2005 年我們開始研發楔橫軋機,通過不斷的研發改進,2008 年第一臺楔橫軋機D46-630 研制生產成功,并首先在萊蕪匯鋒軸齒投入使用,由于匯鋒在使用過程中效率高、無飛邊,使用效果好,得到他們的好評,隨后在萊蕪金辰、萊蕪金宇、萊蕪泰金斯、萊蕪麒麟、山東九鑫等眾多廠家投入使用,這樣楔橫軋機在軸類生產中得到大力推廣。之后陸續研制出了楔橫軋機D46-800/1000/1200 系列。2014 年整體式楔橫軋機研發成功,并隨后研制出組合模具,一模多規格產品,并首先應用在卸扣的鍛造制坯中。由于楔橫軋比其他傳統工藝的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左右,材料還節省了10%~20%,也節省了人工,原來7 ~8人的生產線4 ~5 人就可以完成,客戶在使用中得到了實惠,又因為自動化程度高,還可以有效改善工人的工作環境和勞動強度,我們的產品也在客戶的口碑相傳中得到了大力推廣。”談起如何結緣楔橫軋機時,李永坤介紹說。
“楔橫軋機是指圓柱形坯料在兩軋輥的模具間發生連續局部變形,軋制的工件形狀和模具底部型槽的形狀一致。型模塊裝在軋輥上,在軋輥的帶動下以相同方向旋轉,坯料在楔形徑向壓縮、變形,使軋制的工件形狀和模具底部型槽的形狀一致,我公司楔橫軋機成功解決了鍛造行業制坯難題,目前主要針對齒輪軸、凸輪軸等軸類零件一次成形。我們的模具也不斷改進創新,在原來的模具基礎上,研發了焊接模具,模具的使用壽命提高了5 倍以上。2020 年新式楔橫軋機D46-1500 也研制成功。”李永坤補充到。
精益求精,再創佳績
“輥鍛機是利用一對相向旋轉的扇形模具使坯料產生塑性變形,在輥鍛變形過程中,坯料在高度方向經輥鍛模壓縮后,除一小部分金屬橫向流動外,大部分金屬沿坯料的長度方向流動。這樣坯料在壓力的延伸變形過程中,減少了坯料截面的加工工序。對廠房和地基要求低,模具用的是高強度材質,模具使用壽命長,鍛造的產品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鍛件質量好,工藝過程簡單。廣泛應用于汽車零部件、礦山配件、吊鉤、索具等的制造。
“2015 年在楔橫軋機業務穩步發展的同時,由于楔橫軋制坯的局限性,加上德國輥鍛機成本高、結構復雜、維修率高等缺陷。我們又開始探討研制了新的輥鍛機,2016 年輥鍛機GD300 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場,后續又不斷研制出了輥鍛機GD370/460/560/680 系列。在不斷的升級改造中,2019 年研發了挖掘機斗齒制坯工藝替代鑄造斗齒,鍛造斗齒節省材料,效率高,周期短,壽命長,比傳統空氣錘鍛造提高3 倍以上效率。并先后為福建金牛生產5 條線、江西愛麗3 條線、山西銳錫3 條線、浙東斗齒1 條線、寧波五方2 條線,為眾多廠家共生產50 余條線用于制齒。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我們團隊的不懈努力,擁有新型輥鍛機已經授權和正在授權的發明專利8 項,使我國的輥鍛機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國外訂單明年也有30 ~40 臺的出口量。并被中國鍛壓協會評為‘GD370/680 合格供應商’。
“全自動無料頭楔橫軋機被評為國內首臺(套),被評為山東裝備制造業協會評為技術進步獎,榮獲第二屆‘齊魯杯’工業設計大賽銀獎。我們始終堅持貫徹‘客戶提供一張產品圖紙,我們做出優質產品’的原則。近年來,我們給客戶提供了近六百條優質鍛造軋制生產線,并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我們的創新發展為國內外鍛造行業資源、人力短缺做出應有的貢獻,每年可為大企業產生數十億元效益,成為全球鍛造制坯設備龍頭企業。”談到宏杰自動化創新發展的時候,李永坤滿意的說。
以客為尊,智能互聯
一直以來,傳統制造業都在努力實現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但由于缺乏整體規劃和架構設計,不同業務、不同軟件、不同企業等都各自一套系統,實際上仍是一個個封閉的體系。技術的進步,引領時代的發展,智能化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宏杰自動化的智能化管理這塊,李永坤接著說:“智能化也成了我們公司發展的趨勢。很多客戶需要的生產線設備都是定制的,傳統管理模式下,客戶、銷售、設計、生產等不同環節的人員,需要通過口頭、郵件、出差等方式來回溝通,費時費力。由于是定制設備,我們既要設計又要生產,但每家需求都不一樣,圖紙、表格、文本甚至數控代碼等設計資料多種多樣。跟客戶確認后,各個環節再根據自己需求,手工輸入有多少成品,需要多少零件,哪些需要外購等,僅一款產品物料清單就有幾百上千個層級,效率極低,特別容易出錯。而且,一旦生產過程中客戶需求變化或技術升級了但通知不及時、不到位,就會給客戶帶來不好的感受,給企業造成損失。公司生產車間數據也是各個崗位記錄各自保存,需要數據的時候去找人詢問,各個工序沒有連貫性,這樣費時費工。
“為了配合智能化生產車間,我們上了智邦ERP系統,‘把企業裝進一個系統’,將各項業務和數據無縫接入一個協同制造的互聯網絡,讓業務和系統深度融合,這樣各個崗位的數據都傳入到系統中,通過網絡訪問,可以快速提取數據,根據數據決定生產步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ERP 系統對數據進行整合,能快速提供庫存數據,能快速統計員工工作量,對生產零部件的各個工序環節起指導作用。各個部門各個工序有效銜接,提率增效。上了ERP 系統之后,我們給客戶簽訂合同后,導入系統生成生產訂單,生產部根據生產訂單安排生產計劃,組裝設備所需物料打開庫存一目了然,根據庫存安排物料采購和零部件的生產加工,組裝人員也可以根據生產訂單有計劃地進行組裝工作,也提高了我們交貨的及時性。而且,企業應收應付系統、成本管理系統可以和生產緊密聯合起來。”
以人為本,質量至上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也是企業快速響應客戶的關鍵,對于宏杰自動化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心得體會,李永坤介紹說:“公司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利益為重,以生產質量過硬產品為根本,全方位發展業務,提高員工總體工作技術水平,不斷改進產品、零部件的生產工藝,力求精益求精,我們要做就做高質量、高水平產品,把產品做得更好。隨著公司業務的不斷壯大,不但要發展市場,更要發展企業,提高公司的整體素質,發展企業文化,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一是從內部培養人才,不斷對員工進行培訓和給員工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二是引進外面的技術人才,保證技術的先進性;三是保證人員的穩定性,提高員工的工資福利,對于高學歷的知識性人才,我們不但有高工資福利待遇,政府還幫助企業提供車、房等,根據公司經營情況年底給對公司做出巨大貢獻的員工給予大額獎勵。通過一系列的人才戰略的實施,提高了員工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促進了企業文化的發展,為公司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提供堅實的基礎。我們還先后和吉林大學輥鍛工藝研究所、山東理工大學聯合培養技術人才。”
精準布局,夯實根基
當問到隨著大環境和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企業發展是否受到影響時,李永坤回答道:“新冠疫情期間,我公司大力投入研發經費,提高產品性能服務于客戶,實施交鑰匙工程,產品訂單逆勢而上。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擴大產能,下半年又新建廠房并購買了先進的大型數控五面體加工中心2 臺、6916數控落地鏜銑床,還有數控加工中心、立式車床、數控鉆銑床等多臺加工設備,提高生產產量,同時引進了多名研發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結束語
目前,是鍛造設備企業技術提升站穩市場,快速發展的好時期。對于宏杰自動化未來的發展,李永坤介紹說:“在互聯網高速發展,向智能化邁進的時代,鍛造設備結合三維打印技術,用計算機建模軟件建模,直接制造出精密的零部件,不需要多次加工,直接使用。現在我國已經用三維打印技術制造出飛機發動機的重要零部件,以后將進一步把汽車零部件等許多大眾化的金屬制品都歸集到三維打印技術。對于設備企業,我們也在不斷的改革,技術提升,力爭為每個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滿足客戶一切需求,為鍛壓行業的發展盡點綿薄之力。”